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

一篇allopatric speciation跟它的alternative hypotheses不錯的參考文章:南美的紅胸割草鳥亞種分化

 

https://doi.org/10.1111/jbi.14449

Allopatric divergence常被當作種化的null model,其代表族群間的地理隔離,遺傳分化來自遺傳漂變或local adaptation;而parapatric或sympatric divergence則是alternative model,因為沒有完整的地理隔離所以會涉及基因交流,然後disruptive selection (divergent selection) 導致物種分化,在這個研究中稱作divergence-with-gene-flow model。過去多數探討異域種化的親緣地理學研究只用了中性的基因,然而只有同時檢驗中性和非中性的特徵才能更了解divergence-with-gene-flow在種化和族群分化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。

分布在南美洲的紅胸割草鳥(Phytotoma rutila),有兩個亞種:低海拔的rutila和高海拔的angustirostris,它們分布範圍跨越不同環境梯度,而且這兩個亞種不是互為單系群,所以應該是個很適合研究divergence-with-gene-flow和selection如何影響族群分化的物種。這個研究有三個假說:(1) allopatric-speciation model、(2) selection-in-allopatry model和(3) divergence-with-gene-flow model,各自有不同的參數預測,所以作者做了以下計算:

(1) S-test:是否族群的平均表徵演化,不同於遺傳漂變和族群共祖所預測的結果。S=0.5表示隨機的遺傳漂變;S<0.05表示stabilizing selection;S>0.95表示divergent selection。

(2) PST-FST test:比較族群的表徵( PST)和中性遺傳標記(FST)分化,若PST=FST,符合隨機遺傳漂變;若PST>FST,表示divergent selection;若PST<FST,則是stabilizing selection。

(3)絕對(DXY)和相對(FST)的遺傳分化:如果只有遺傳漂變作用,FST會符合卡方分布的預測,DXY也不會呈現顯著差異;若是selection-in-allopatry model,接受選汰壓力的基因將會呈現較高的FST,而DXY則是不受影響或只是略低;若是divergence-with-gene-flow model,因為比起中性的基因,受到選汰的基因以及與其連鎖的基因比較不被基因交流影響,其DXY和FST兩者都會比較高。

結果顯示,兩個亞種三個族群間有不對稱的基因交流、isolation by distance and elevation最能解釋族群間的遺傳變異、表徵的變異大於中性遺傳變異所預期的,因此研究結果符合divergence-with-gene-flow model的預測,地理距離、海拔高度以及對環境梯度的適應都影響了紅胸割草鳥的演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